狗狗水底攝影集爆紅得有道理 背後宣揚流浪動物也很美訊息

狗狗水底攝影集爆紅得有道理 背後宣揚流浪動物也很美訊息
撰文:何穎琪
出版:更新:

美國攝影師Seth Casteel數年前推出了一本狗狗攝影集「Underwater Dogs」,書中收錄了狗狗們在水底嬉戲的照片,作品大獲好評。攝影集至今已發行超過50萬本,並曾成功打入紐約時報暢銷書榜。其實他從2007年起已開始替流浪動物拍攝,一直鼓勵大眾領養流浪動物。

37歲美國攝影師Seth Casteel,年輕時因認為攝影十分有趣而自學攝影技巧,現在已成為全球最著名的寵物攝影師之一。他曾表示非常喜歡狗狗, 而他本身亦養了2隻狗狗,「Nala」和「Fritz」。圖為「Nala」。(Seth Casteel)
2014年他推出攝影集「Underwater Dogs」,書中收錄了超過80張狗狗在水底的相片,曾成功打入紐約時報暢銷書榜。(Seth Casteel)
+5

狗狗夏季健康指南 驅蟲、洗澡頻率與禁忌 環境清潔杜絕寄生蟲

撰文:波奇網
出版:更新:

六月已經結束,七月到來,天氣變得炎熱,隨着氣溫升高,蚊蟲開始活躍,狗狗的驅蟲和洗澡問題成為寵物主人的關注重點。

今天,我們為大家整理了一份入夏後狗狗驅蟲洗澡健康指南,希望能夠幫助毛孩子遠離寄生蟲困擾,清爽舒適地度過炎炎夏日。►毛孩子有IG了,來追蹤我們吧!

點解天氣變熱後要特別注意驅蟲?

天氣變熱以後,就進入了跳蚤、蜱蟲、蟎蟲等體外寄生蟲的高發期,同時腸道寄生蟲(如蛔蟲、絛蟲)也更容易傳播。

狗狗外出玩耍時,草地、泥土、其他動物都可能成為感染源。即使狗狗很少出門,主人也可能從戶外帶回蟲卵,導致感染。

常見寄生蟲的危害

跳蚤:導致皮膚瘙癢、過敏性皮炎,甚至傳播絛蟲。
蜱蟲:可能傳播萊姆病、巴貝斯蟲等嚴重疾病。
蟎蟲(疥蟎、蠕形蟎):引發劇烈瘙癢、皮膚潰爛。
腸道寄生蟲(蛔蟲、鈎蟲):導致腹瀉、營養不良,甚至威脅生命。

科學驅蟲指南

驅蟲頻率

幼犬(6月齡以下):每月1次體內外驅蟲。
成年犬:體外驅蟲:夏季建議每月1次(經常外出)或每3個月1次(較少外出)
體內驅蟲:每3個月1次

驅蟲前後注意事項

驅蟲前1-2天不要洗澡,以免影響藥效吸收。
體外驅蟲後2-3天內避免洗澡,防止藥物被沖洗掉。
驅蟲後觀察狗狗狀態,部分狗狗可能出現食慾不振、輕微腹瀉,一般1-2天可恢復

夏季洗澡的正確方式

洗澡頻率

夏季:每月2-3次(過度洗澡會破壞皮膚保護層)。
幼犬:未打完疫苗前不建議洗澡,可用乾洗粉或濕毛巾擦拭。

洗澡注意事項

水溫控制在36-38℃,避免過冷或過熱。
使用寵物專用沐浴露,人用沐浴露可能刺激皮膚。
洗澡後徹底吹乾,防止潮濕引發皮膚病。

以下情況避免洗澡:

剛打完疫苗或驅蟲(至少等3天)。
劇烈運動後、剛吃完飯、生病或哺乳期。

環境清潔也很重要

寄生蟲不僅會寄生在狗狗身上,還會潛伏在家中的地毯、沙發、狗窩裏。因此,驅蟲的同時要做好環境消毒。

定期清洗狗狗用品(狗窩、玩具、食盆)。
使用寵物專用消毒液(避免84消毒液,刺激性太強)。
吸塵器清理角落,減少蟲卵殘留。

希望這份指南能幫助各位鏟屎官科學護理愛寵,讓狗狗健康快樂地度過夏天!

延伸閲讀:寵物健康|貓狗軟便又拉肚子? 從大便形狀、顏色分辨健康情況(點擊連結看全文)

+28

【本文獲「波奇網」授權轉載,微信公眾號:boqiiwang】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