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芪功效|補中益氣防感冒黃芪6功效 中醫教3配搭改善氣虛免上火

黃芪(北芪)被譽為「小人參」,是溫和的補氣佳品,功效顯著,但並非人人適用。服用不當可能導致失眠或上火,甚至使四類特定體質人士狀況惡化。不過,對於氣虛人士來說,可透過配搭其他藥材來中和溫燥特性,改善體質。

黃芪(北芪)是補中益氣的藥材,常見會配黨參煲湯,如黨參黃芪瘦肉湯有助改善氣虛型鼻敏感。除了補氣,黃芪還有不少功效。
黃芪功效1:補氣健脾
黃芪能補充身體的元氣,有效改善脾胃功能虛弱導致的食慾不振、身體倦怠乏力、面色蒼白、體形消瘦等問題,對於長期腹瀉、脫肛、甚至臟器下垂(如胃下垂、子宮脫垂)等氣虛下陷的症狀,都有輔助治療效果。
黃芪功效2:增強抵抗力
黃芪能增強身體的防禦能力,幫助鞏固身體的表層,抵禦風寒、細菌病毒等邪氣入侵,因此對體虛自汗、(稍微活動就出汗)、盜汗(睡覺時出汗),以及經常感冒的人功效顯著。
黃芪功效3:排水消腫
黃芪具備益氣利水的功效,黃芪能通過補氣來促進水液代謝,有助排出體內多餘的水分,從而減輕因氣虛而導致的水腫。
黃芪功效4:維持皮膚健康防感染
黃芪對於瘡瘍(皮膚感染或潰爛)久不潰破,或潰破後長期難以癒合的情況,有促進癒合、減少感染及組織再生的作用。
黃芪功效5:抗炎抗氧化
黃芪含有豐富的活性成分,增強身體的抵抗力,提升免疫細胞的活性。同時,它還具有抗炎、抗菌和抗氧化的特性,有助於減輕身體的炎症反應,並保護細胞免受自由基的損害。
黃芪功效6:護心血管健康
黃芪能幫助強健心臟功能、擴張血管、改善血液循環。對於高血壓患者,特別是伴有下肢水腫的氣虛型高血壓,在醫生的指導下與其他藥物配伍,可能發揮輔助降血壓和改善症狀的作用。
荔枝$20/2磅!護心血管補脾益肝荔枝6益處 5食用建議宜日吃多少?
蘆菇|又稱龍宮果消腫安眠7功效 泰妃都愛!食安1招防內有蠍子
增強免疫力食物|台灣疫情嚴重!營養師建議補充6營養素增抵抗力
黃芪怎麽選?
黃芪在市面上普遍,應該怎麽挑選靚黃芪呢?實際上,要選出好黃芪並不難,可以留意這4種特徵。
黃芪選購貼士1:認清黃芪種類
黃芪和紅芪名字相似,功效亦有重疊,但它們是兩種不同的植物來源。
黃芪:表面呈淡棕黃色/淡棕褐色,有不規則的縱皺紋;質地堅硬而有韌性,不易折斷。
紅芪:表面呈灰紅棕色,有縱皺紋、橫長皮孔樣突起,外皮較易脫落,剝落處呈淡黃色。
黃芪選購貼士2:根粗,皮薄
優質黃芪通常呈圓柱形,根條應粗壯飽滿,直徑約1至3.5公分,長度約30至90公分,表皮應薄而緊實,且最好是完整無斷裂的。
黃芪選購貼士3:呈淡黃色
好的黃芪皮部呈黃白色,木部為淡黃色或鮮黃色,要避免表面有明顯霉變、腐爛或大量黑點的黃芪。
黃芪選購貼士4:皺紋清晰「菊花心」
帶有清晰的縱向皺紋或溝紋,呈放射狀紋理和裂隙,形似菊花,俗稱「菊花心」。
飲茶飲水也中毒?4種杯易釋出重金屬恐傷腎損大腦!消委會選購3招
黃芪怎麽吃?
廣州中醫藥大學中醫内科學副主任何文星醫生就在Youtube拍片分享指,黃芪的確適合氣虛人士服用,只要適當混合配搭服用就可以平衡其溫燥特性。他亦針對3大種氣虛人士,提出各解決方法及推介配搭的藥材。
3類氣虛體質人士不同配搭
1. 氣虛伴有陰虛者
症狀:五心煩熱(手心、腳心、胸口發熱)、口乾、頭暈、耳鳴、腰膝痠軟。舌很紅,舌苔很少甚至沒有。
搭配:麥冬、石斛、天花粉、芝麻等藥材,制約黃芪的偏溫偏燥,達到既補氣又滋陰的效果。
2. 氣虛伴有濕熱者
症狀: 舌苔非常厚,有些呈黃厚膩;常伴有口乾口苦、小便黃、大便黏滯(易沾馬桶),夏天出汗多。男性可能出現陰囊潮濕,女性則有黃色、豆腐渣樣、異味大的白帶。
搭配: 建議搭配清熱去濕的中藥材,梔子、黃芩等。
3. 氣虛伴有內熱者
症狀: 經常感到口乾舌燥,吃辛辣炸物後容易喉嚨痛、喉嚨乾。舌象可見舌質紅,舌苔黃。
搭配: 可搭配清熱解毒的藥物來平衡,例如蒲公英、金銀花、菊花等藥材,有助於清除體內熱毒,達到既補氣又不會上火的效果。
黃芪雖然有補氣消腫等多種功效,但值得留意的是其特性燥熱,提氣效果顯著,若飲用時間或方法不當可產生副作用,有指定特徵的人士更不宜服用,避免出現反效果!
資料來源:Youtube@英德中医何医生·官方频道
▼ 按圖看北芪湯水(按圖 👇👇👇):
▼ 北芪黨參茶:適合容易疲勞乏力人士(按圖 👇👇👇)
▼北芪玉米鬚茶:糖尿病患者飲用有助改善病情(按圖 👇👇👇)
▼北芪決明子茶:可治水腫、虛胖問題(按圖 👇👇👇)
▼北芪桂枝五物湯:易手腳冰冷者宜飲,有助健脾益氣(按圖 👇👇👇)
資料來源:
北芪好處|解毒補氣去瘀上品4特徵1類人不宜 黃芪、南芪又係咩?
【北芪水】補氣降血壓5款茶療 北芪「小人參」功效與南芪有別?
黃芪食用禁忌
1. 睡前喝或致失眠
黃芪有顯著的提氣效果,其功效甚至比咖啡更強。如果在睡前飲用,很可能會導致失眠到「看日出」。
2. 長期喝易變燥熱體質
黃芪性溫,如果長期只單獨服用黃芪,身體容易變得燥熱,必須搭配一些滋陰的食材以平衡其溫性。
3. 不宜服用人士
感冒發燒發病期間:黃芪具有益氣固表的作用,也就是說它能幫助鞏固身體的防禦機制,將病原體「關」在體內。當身體正在感冒發燒、喉嚨痛、流黃鼻涕、咳黃痰等發炎症狀的急性感染期,服用黃芪反而會讓病毒或細菌難以排出體外,導致病情纏綿不癒或加重。
自體免疫性疾病患者:黃芪具有調節和增強免疫力的作用。對於紅斑性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等多種自體免疫性疾病的活動期,由於免疫系統已經過度活躍,此時再使用黃芪可能會刺激免疫反應,加重病情。
脹氣、濕阻、食積停滯人士:黃芪屬於補氣藥,主要作用是提升和補充元氣。如果體內有濕氣重、食物積滯、或氣機不暢導致的腹脹、打嗝、噯氣、消化不良等症狀,此時再補氣,反而可能造成「氣滯」,加重脹氣或消化不良,使不適感更為明顯。
體質燥熱、陰虛火旺人士:黃芪性微溫,具備溫補之性。對於本身體質就偏熱、容易上火的人(如常感口乾舌燥、手足心熱、潮熱盜汗、大便乾結、舌紅少苔等陰虛症狀),單獨或長期服用黃芪,可能會加重體內的「火氣」,就像火上澆油,讓身體更燥熱,更容易導致口舌生瘡、牙齦腫痛、咽喉不適、煩躁失眠等上火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