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白宮:一中政策不變

二十大|白宮:一中政策不變
撰文:李秀坤
出版:更新:

中共二十大舉行在即,美國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發言人柯比(John Kirby)10月13日稱,華府的一中政策不變,同時亦不希望見到台海現狀遭單方面改變。

柯比回應台媒查詢時表示,無意推測北京方面的作為,並重申華府的立場,指美國恪守一中政策,並沒有將台海緊張局勢轉為任何形式衝突的理由。他亦引述總統拜登(Joe Biden)早前的言論,不願見到包括使用武力在內的片面改變現狀。

柯比談到北京對台的行動時,強調美國立場始終如一,就是不支持台獨,同時亦根據《台灣關係法》,支持台灣的自我防衛能力。

另外對於拜登會否利用出席二十國集團(G20)峰會,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談,柯比沒有正面回應,只稱現時未有任何補充。

賴清德演說罕見不提兩岸 分析:台灣正閃避成為中美對抗阻礙

撰文:聯合早報
出版:更新:

賴清德5月20日在就職周年演說中,罕見未提兩岸關係,而是聚焦內政,擬由國安團隊規劃向在野黨主席進行重要國安情勢簡報,期望朝野政黨領袖共商國是,攜手面對各項挑戰。

受訪學者解讀,賴清德是基於整個國安情勢評估而作策略性調整。但綜合他自5月初以來接受各媒體採訪內容來看,其兩岸和內部大罷免的政策方向「不會因一個演講策略性基調的調整而發生變化」。

5月20日,賴清德發表執政周年談話。(台灣總統府)

國台辦公室發言人陳斌華對賴清德近來多次講話中涉兩岸關係內容回應說,不管台灣地區領導人講什麼、怎麼講,都改變不了台灣是中國一部分的地位和事實;在一個中國原則基礎上,大陸願和台灣各黨派、團體和人士對話溝通。

陳斌華在國台辦發言人「答記者問」中,通篇以「台灣地區領導人」稱呼賴清德。

賴清德5月20日在台總統府敞廳以「迎風轉型,穩健前行」為題發表就職周年演說。對於目前台美關稅談判,他引用聖經說:「鐵磨鐵,磨出刃來,朋友相感,也是如此」,期望即使意見分歧,只要有信任基礎、誠懇對話,也能更加了解彼此,讓交情更加深厚。

2025年1月1日,賴清德發表上任後首次的元旦講話,其重心放在內政,兩岸篇幅少之又少。(台灣總統府提供)

有關台灣內部這一年來朝小野大的對立衝突,也是民進黨主席的賴清德表示,「我們始終願意張開雙手,努力促成朝野對話」,他將指示國安團隊規劃向在野黨主席進行「重要國安情勢簡報」,期望朝野政黨領袖,無論政治立場為何,都能夠以台灣利益為優先。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透過臉書回應指出,黨對黨的溝通,已整整遲到一年,「我們隨時等待賴主席朝野溝通的電話」,並主張賴清德應親赴立法院說明國政。

民眾黨主席黃國昌批評賴清德執政一年來是「逆風迷航」。他認為,要共商國是,必須要在沒有前提框架、預設立場的基礎上,誠實面對台灣遭遇的重大挑戰。

賴清德在演說中罕見未談到兩岸局勢,在會後媒體提問時,也僅低調表示,侵略者才是和平的破壞者。但他仍重申,願在對等尊嚴下,與中國大陸進行交流,希望以對話取代對抗。

對綠營較瞭解的中華亞太菁英交流協會秘書長王智盛向《聯合早報》表示,兩岸議題相當複雜,賴清德應是不希望外界過度解讀篇幅有限的演說中的字眼,選擇透過各媒體專訪,讓外界尤其是大陸更完整了解他的想法。

中國官媒多次發表權威評論,強調中美經貿關係的本質是互利共贏。圖為中方談判代表、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Reuters)

外界多認為賴清德可能受到美國壓力;王智盛說,應該是整體國安團隊研判,為因應中美和國際情勢不穩定所採取的彈性策略。「在兩岸問題不要有更多造成外界誤解的做法,故透過各媒體專訪全面闡釋,並在520演說淡化、降低中國不必要的誤解,也不要造成美中進一步尖銳對立或台海不穩定。」

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張登及指出,從台積電到美國設廠,以及美國總統特朗普提及兩岸「統一(unification)與和平」等過程,應該對賴政府有警示作用,即未來中美關係大方向仍會競爭,但在細節互動可能有階段性緩和。台北若仍高調對抗,可能不符合美方期待,反而「變成美方企圖調整中美關係當中的障礙」。

張登及不認為賴清德的重大政策本質有變化,「在中美貿易戰有所緩和,特朗普近日的曖昧談話,以及美國無差別貿易戰風向似乎有所變化之下,賴清德在訊號釋放上有策略性調整。但由於大罷免仍在進行中,要說政策調整,言之過早」。

本文獲《聯合早報》授權刊載。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