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內臟脂肪高目測睇1部位!營養師4招改善減精緻糖別只吃葉菜

撰文:健康2.0
出版:更新:

現代生活精製美食選擇多,人人聞「重」色變。台灣營養師李其昀表示,測量體重除了體重數字外,最常聽見的就是BMI、體脂肪,內臟脂肪、骨骼肌率、體年齡及基礎代謝率等,而「內臟脂肪」指標卻常被忽略,但其實內臟脂肪與許多慢性疾病息息相關,民眾千萬別掉以輕心。

李其昀指出,人體脂肪粗略來說分為「皮下脂肪」與「內臟脂肪」,內臟脂肪顧名思義就是包覆或囤積在腸、胃、胰臟、肝臟等器官的脂肪,大部份會集中在腹腔內臟附近,與許多慢性疾病息息相關,其實馬虎不得。

▼2招粗略檢測內臟脂肪、4招有效改善高內臟脂肪飲食指標(按圖看清👇👇👇)

+4

李其昀說,通常營養師會先用「外觀」目測民眾是否內臟脂肪過高,也就是觀察這個人的肚腩。大部分小腹較突出者,多是內臟脂肪含量比較高,但也有一部分「隱性肥胖」民眾不會有明顯外觀特徵,這就是潛在風險「泡芙人」。

一般成人正常內臟脂肪指數大約落在1至9,10至14就是肥胖,15以上就真的很危險;營養師通常會嚴格要求這一類朋友嚴格管控自己的飲食與作息,不然幾乎百分之百會有健康危害。

2招粗略檢測內臟脂肪

若家中體重計沒有測量內臟脂肪功能,李其昀提供2個簡單粗略檢測內臟脂肪的方法。

1. 拿出皮尺測量,成年男性腰圍>90CM、女性腰圍>80CM。

2. 或是用腰圍÷臀圍,成年男性腰臀比例>0.9、女性>0.8,只要符合以上條件,就算是高內臟脂肪的高危險群。

有效改善高內臟脂肪飲食指標

1. 降低精緻澱粉攝取

盡量少吃白飯及麵條等,多吃原型澱粉類如糙米、薯仔、番薯等。

2. 少吃精緻糖

如甜食與含糖飲料,精緻糖容易快速形成脂肪,囤積在體內。

3. 油脂攝取不宜過高

盡量選擇好的油脂類,不要超標攝取。

4. 足夠的蔬菜

多吃深色蔬菜,不要只吃葉菜,根莖葉也要吃,補充膳食纖維。

李其昀也提醒,除了飲食,持續且適度有氧運動更是不可少,害怕辛苦的民眾,到了一定的年紀肯定會更加倍痛苦,千萬不要忽視。

相關文章:減肥|西蘭花海帶營養師推9食物加速脂肪代謝 白蘿蔔減脂肪堆積👇👇👇

+6

延伸閲讀:

柑橘類水果防癌症、脂肪肝、中風,控制血糖!研究曝還有「防新冠肺炎潛力」

【本文獲「健康2.0」授權轉載。】

「本文內容反映原文作者的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的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