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筆記|扎根生命低漥處 路遠堅毅見花開
文︰嗇色園主辦可譽中學暨可譽小學(中學部)麥敏潮校長
從另闢蹊徑到康莊大道:兆燊從「可譽人」到「港大生」的不凡之路
在這個追求卓越的時代,我們常被典型的成功模式所束縛。然而,我校有一位年輕人的故事,以與眾不同的身姿,筆筆改寫「成功」的定義。這位孩子用自己的生命經歷告訴我和各師生們:所謂的「限制」,或許正是開啟非凡人生的鑰匙;先天條件天注定,但只要懷着堅定的信念,依然可以開闢屬於自己的後天成功,正是我們用心培育可譽人的特質。
天賜獨特為明燈 擁抱本真無所懼
從呱呱墜地的那一刻起,兆燊就註定要走一條非凡的路。在成長的歲月裡,言語表達的困擾如影隨形。無論是字斟句酌的寫作,還是流暢自然的口語交流,都像是擺在面前的一道道高牆。然而,正是這些看似是「缺陷」的特質,反而磨練出他過人的不屈鬥志。作為少數同時歷經可譽幼稚園、可譽小學和可譽中學一條龍式教育的同學,求學期間的十五載寒暑,兆燊曾經奢想功課更少,對寫作文章避之唯恐不及,曾經參與言語治療,進步緩慢,但他從未因此自暴自棄。「難,但做到。」「試試做做吧!做下去吧!反正做了,一定比不做好。做一點事,起碼有做過事。」言談間透露着這簡單一致的信念,支撐着他在語文學習的路上匍匐前行,逐漸找到自己的節奏。
在求學生涯中,令我最為感動的,是兆燊沒有讓讀寫障礙成為困住自己的牢籠。相反,他學會了用不同的角度看待自己的需要,配合可譽自主學習模式,找到了屬於自己的解決之道。在日常生活中,他發現在輕鬆自然的環境下,交談並非難事。這讓他明白到,限制往往來自心理層面的緊張與壓力。他善用自己在數理方面的優勢,以理性思維去克服感性表達的障礙,將自己的特質轉化為優勢。
轉念桎梏成良機 破繭化蝶展翅飛
自中三中四起立志升學,中六開始詳細研讀各類升學資訊,直到奔赴備戰香港中學文憑試的漫長日子,對兆燊來說是一場意志力的考驗。即使面對着語文科目的困局,兆燊沒有選擇退縮,而是依然堅持不懈,惦記着對數理計算方面的熱愛,迎接重重挑戰。「讀書那麼好,無謂因為這些(中英文科),而放棄天份、放棄努力。總有其他方面(可以發展)的。」「起碼努力一下,不讓熱愛耗費。」雖然在寫作、說話兩卷表現平庸,但憑着閱讀卷目上的打拼,最終兆燊在中英文兩科都取得了大學入學基本要求的等級成績,點綴在數學科分別於必修部分和M2部分中勇奪的「5**」、物理科和資訊及通訊科技科的「5*」佳績,成功考入香港大學精算學系。
口頭上表現滯後,便轉往書面上;寫作上發揮不佳,就投入閱讀理解;文科未是心頭好,於是選擇可譽更強的數理科作為發展方向。所謂「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兆燊從非精通百般武藝的全能型考生,但心上有夢想定錨,當實力強橫的跑手在大前方遙遙領先,兆燊用自身獨特的跑姿,交織汗淚地,連爬帶滾地,朝望終點線直奔,不入大學誓不休。抱緊可譽人積極正向的心態,幫助兆燊突破一個個學習上的瓶頸,在人生路上恆久致遠。
缺陷鑄造我是我 完美綻放此刻間
從陪伴孩子成長的故事告訴我們:學習的意義不僅在於克服困難,更在於認識自我、發掘潛能。正如他所說:「主力發展厲害的科目;不要受某一個表現疲弱的科目拖累,導致自己考不上大學、求職碰壁。」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強弱項,真正的成功不在於克服所謂的「缺陷」,而在於在發揮所長的同時,努力彌補短處,轉化為生命的亮點。當我們學會接納和欣賞自己與眾不同之處,並以此為基礎,善用自己的特質,開創一條屬於自己的道路時,我們就能超越自我,在廣闊的人生舞台上綻放異彩。
從可譽中學畢業過後,我謹代表全校師生祝福兆燊同學昂首闊步,邁向新的起跑線——下一站,香港大學精算學系。
作者簡介:
麥敏潮校長自2000年加入可譽中學,2018年升任校長。於香港理工大學主修數學,其後因對輔導心理學產生興趣,故於香港中文大學進修,修畢輔導教育碩士及數學理學碩士。他深信孩子是可造的,存有向善向上的意願,只要在嚴而有愛、真誠對待及互相尊重的校園氛圍下成長,有信心孩子定必能發展出正建設性能力。他和老師們堅持致力推展可譽為「學術型學校」,讓學生透過不同學習模式來建構更多成功經驗,從而建立自信心,為日後更大成就奠下基礎。他和老師同行努力下,成功讓學生更勇於嘗試,培養自主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