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01》體藝中學「We are Hong Kong」跨學科專題研習:西九篇

《香港01》體藝中學「We are Hong Kong」跨學科專題研習:西九篇
撰文:凌雯靜
出版:更新:

現時學習不只侷限於在課室,透過體驗學習,讓學生走進社區運用所學,可以有更深刻的體會。賽馬會體藝中學本學年為中一學生舉辦以香港旅遊業「好客之道」為主題、名為「We are Hong Kong」的跨學科專題研習,重點環節是安排學生前往旅遊景點,運用各科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訪問遊客。

其中一批學生前往西九文化區以及黃大仙祠訪問遊客。有學生表示,活動加強了自己和陌生人溝通的能力,亦可以了解旅客對香港的看法和感受,認為有機會走出課室吸收課本以外的知識,機會寶貴和難得。

訪問香港旅客實踐好客之道 全面提升學生知識技能

賽馬會體藝中學「We are Hong Kong」跨學科專題研習橫跨整個學年,於中文、英文、普通話、地理、歷史及科技與生活科滲入相關元素,並會在班主任課讓學生分組和設定題目。學生在老師指導下作事前搜集資料、學習訪問技巧並準備訪問問題,然後前往旅遊景點訪問遊客,並於訪問後分析和整理資料,進行多媒體匯報。

校方期望學生從中發展自主學習、資訊素養、語言能力、溝通協作能力、口頭匯報能力,並透過跨科協作提升學生學習效能。同時透過活動培養學生正確價值觀,學習以禮待人,實踐香港「好客之道」。

學校為了裝備學生訪問遊客,教師事前已指導學生如何擬定訪問題目,《香港01》亦曾到校舉辦「校園記者工作坊」,教授學生記者的採訪技巧,以及如何設計問題和發問。外出訪問遊客當日,學校更特意先安排教師扮演旅客並摸擬不同情景,讓學生先作練習熱身,然後才分批前往不同旅遊熱點考察及訪問旅客。

賽馬會體藝中學於本學年推動跨學科專題研習,舉辦名為「We are Hong Kong」的學習活動,全級中一學生分別前往本港不同旅遊熱點考察及訪問旅客,上圖為其中一批學生到達西九文化區。(鄭子峰攝)

外出採訪吸收課外知識 學生:行得越遠,學得越多

活動當日其中一批學生先後前往西九文化區以及黃大仙祠,訪問遊客。部份學生初時膽怯,後來表現雀躍,大部份人事後都覺得活動很有意義,除獲得實戰採訪經驗之餘,亦有助他們提升自信心。

勇於和旅客交流的郭同學表示,是次活動不但加強了自己和陌生人溝通的能力,亦可以了解旅客對香港的看法和感受。郭同學覺得活動極具意義,因為「行得越遠,學得越多」,令她和同學可以「走出課室」,吸收課本以外的知識,機會難得且寶貴。

賽馬會體藝中學的學生於西九文化區及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完成採訪後,繼續到黃大仙祠進行採訪。(鄭子峰攝)

採訪各地旅客 提升自信心、溝通能力

鄭同學於採訪期間接觸到來自不同地方的人士,需要運用英語及普通話進行採訪。她指,「平時出街唔會無端端同人Hello」,今次採訪活動她需要嘗試主動邀請陌生人完成訪問,令她變得更有自信。

鄭同學坦言,最深刻印象是初時曾因受訪者外表「好惡」而感卻步,事後鼓起勇氣和她交流才發覺對方其實「好Nice」,心理壓力大減之餘,亦更能與對方溝通。

感恩遇上友善遊客 望再次參加類似活動

有許多學生覺得是次訪問最大挑戰,是需要在沒有老師陪伴下和來自各地的遊客交流,而且很多時雙方語言未算流利,幸而大部份旅客都願意停下來受訪,花時間聆聽,幫助他們完成訪問。

他們亦大讚活動「好玩」,「可以同唔同嘅外國人交流、傾偈」,若未來再有類似活動亦想再次參加。另外亦有學生表示,是次活動有助了解記者的工作,例如事前需要有充足的準備,方能更好地完成訪問。

賽馬會體藝中學的學生於黃大仙祠附近進行採訪期間,主動上前邀請外籍人士接受訪問,並使用英語與對方溝通。(鄭子峰攝)

《香港01》能因應中/小學的不同需要,推出媒體和資訊素養,以及國民教育和國家安全教育的支援,形式不限,包括學生、家長或教師講座/工作坊、校本專業支援、教育資源庫、到訪《香港01》或其他主題式的體驗活動等。

如對計劃有任何查詢,歡迎聯絡香港01有限公司代表黃先生:

電郵:education@hk01.com (標題註明 『媒體資訊素養活動』)

WhatsApp或電話聯絡:35828747

甚麼是「我的行動承諾」加強版?

「我的行動承諾」加強版是優質教育基金項目,本港中、小學校可申請最多30萬元推行媒體及資訊素養、國民教育及國家安全教育,而且不影響學校申請其他優質教育基金撥款,詳情可按此了解更多

學校透過「我的行動承諾」加強版撥款可舉辦甚麼活動?

學校可運用撥款邀請外間機構,就媒體及資訊素養、國民教育和國家安全教育,為學生、家長、教師舉辦講座、工作坊、參觀具公信力傳媒機構等。《香港01》正支援學校舉辦相關活動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