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人誌.羅映潮1︱志氣超高的香港跑步女生 向世界級水平進發

撰文:吳慕兒
出版:更新:

今年如果要選一個狀態最好的香港女跑手,毫無疑問是28歲的羅映潮(Virginia)。2月渣打香港馬拉松跑出2小時39分56秒,成為現役第二位跑入2小時40分大關的女跑手。
突破從去年12月日本山陽女子道路賽半馬開始,之後不斷刷新各項距離個人最佳時間(PB),上周末香港田徑錦標賽先後在1500米及5000米再創PB,後者更跑進17分鐘之內。
日本「魔鬼教練」村尾慎悅為她定下5000米17分正的目標,Virginia以16分57秒「超額完成」跑季最後一場賽事,Virginia未因大豐收一季感到滿足,從2022年5月轉為全職運動員開始,她一直以亞洲甚至世界級水平為目標,矢言:「唔應該咁易滿足,要Stay Hungry!」
(跑步人誌.羅映潮︱系列之一)
攝影:陳葦慈

羅映潮(Virginia)未因大豐收一季感到滿足,矢言:「唔應該咁易滿足,要Stay Hungry!」(陳葦慈攝)

不是最高起步點 從一開始已立志當運動員

羅映潮中五開始接受長跑訓練,「當時的跑會跟現在完全不同,每星期只練兩課」,升讀理大置身星光熠熠的長跑隊,身邊隊友包括目前馬拉松男子香港紀錄保持者黃尹雋,後來成為她另一半的黃啟樂,還有曾入選港隊青年軍的蔡沛恩(Coco)和畢業後愈戰愈強的黃祖琛,Virginia坦言不是隊中跑得最快的女生,「隊內氣氛很好,一班人一起努力很開心,團隊成績也很好。」

就算起步點未必及得上同齡選手,從一開始她已計劃成為運動員,「想做運動員,一定要做,唔應該咁快投入工作」,為實現目標,每天努力一步一步求進。無奈大學畢業那年遇上疫情,現實考慮下先當上教師。一年後「重拾正軌」,契機是2023年的世界大學生運動會,「世大運因疫情延期兩年,2023年是我最後一屆有機會跑,一定要去。」

世大運半馬女子入圍標準是1小時21分,她為爭取資格毅然在2022年5月辭去教師工作,踏上全職運動員之路,為達標同年7月花盡心思遠赴澳洲出戰黃金海岸半馬拉松,「當時全球得澳洲一個國家開放,要檢役並入住隔離酒店」,手續既繁複也花去不少金錢,跑出1小時17分43秒,世大運資格達標有餘,不枉她費盡心力。

羅映潮剛投身為職業運動員時,曾感受到現實衝擊帶來的挫敗。(陳葦慈攝)
+2

職業運動員殘酷第一課:感受與世界的距離

一個不錯的新開始,Virginia卻正承受內心掙扎——當職業運動員一直是她計劃之內,她以為自己已作好心理準備,一開頭的時候,理想與現實還是有不小落差,「看到其他選手的身型、賽前準備到正式落場等各方面,自己都相差很遠,就算一直知道,但到現實體會到那一刻,感受到同世界的距離,那份落差感還是會不開心。」

從2022年7月黃金海岸半馬的1小時17分,到2023年3月韓國首爾馬拉松初馬即跑出2小時45分,Virginia也說:「Keep住PB,其實不算差」,不過正是那份幻想與現實有出入的落差感,令她更渴望做成績,「半馬1小時17分不是亞洲級水平,全馬2小時45分亦未達到理想的時間」,並反問:「2小時45分代表什麼?能代表香港參加國際或亞洲級賽事嗎?不能夠,所以唔應該咁易滿足,要Stay Hungry」,她初馬定下的目標是2小時40分,由此可見她的自我要求有多高。

羅映潮以達到亞洲水平為努力目標。(陳葦慈攝)

專業運動員的自我要求

現實衝擊(Reality Shock)之所以那麼大,或許是她為自己定下的期許相當高,「不會看本地(成績),而是要看亞洲、世界水平」,Virginia認為,「無論在香港拿多少個冠軍,對提升實力並無幫助」,「拿冠軍是開心事,會開心但不會滿足。」

內心掙扎過程中,她沒想過放棄,亦無意降低目標,學懂接受不足之處,繼續努力,直言這些年來「有好多迷失的時候」,不知如何「堅持吓就跑咗咁多年」,問她為什麼對跑步的熱愛始終如一?Virginia說:「最喜歡晨跑時的寧靜,給我自我對話的空間」,尤其在網絡與社交媒體愈來愈發達,世上噪音與雜音愈來愈多,晨跑那份寧靜對這個內向愛靜的女生而言更是難能可貴。

羅映潮最喜歡晨跑時的寧靜,讓她有跟自己對話的空間。(陳葦慈攝)

去年入體院迎來新突破

每日努力練習,注意飲食和作息,在她眼中是職業運動員「基本要做到」的份內事,亦很清楚「自資運動員,一切都靠自律」,務求每刻「做最好的自己」。心急求進,時刻催迫自己進步,那份壓力不是一般人能明白,對成績既心急又憂慮,Virginia自言對國際水平和遊戲規則亦不太清楚,「有好多second thoughts,唔夠信心,比賽經驗亦不多。」

思緒紛沓雜陳之際,2024年5月進入香港體育學院(體院),繼而在同年9月隨日籍教練村尾慎悅訓練成為生涯另一轉捩點,村尾教練跟她一起定下訓練計劃和目標,讓她不用再躊躇不前,「現在只需專注做一件事,目標單一,反而享受多咗,感受到身體每日少少變化,細節每項少少進步。」

練習中進步帶來的滿足感,也在比賽成績中反映出來,過去半年參加了很多場比賽,很有寓賽於操的意味,2024年首戰渣馬2小時53分的成績未如理想,今年有備而來下再戰跑出2小時39分56秒,成功做到跑入2小時40分的目標。

羅映潮去年成為體院運動員後,可以更專注練習,亦迎來今個跑季的突破。(陳葦慈攝)

跑進240只是開始

這個「240」不止對她個人,事實上對整個香港女子長跑界同樣是意義非凡。歷年來能在馬拉松跑入2小時40分的香港女將只得4位,在羅映潮之前,只有1980年代的長谷川遊子(現稱:哥頓遊子),千禧年代的陳敏儀,以及2010年代至今的姚潔貞3人,羅映潮是繼姚潔貞後第二位做到的現役女將。

Virginia視跑入240為一個開始,「240只是其中一步,訓練時已感受到狀態如何,當然還要看比賽當日狀況,但對這個成績志在必得」。她的3位前輩都是奧運選手,1984年洛杉磯奧運首次開放予女選手參加馬拉松,現已移居英國的哥頓遊子正是參賽者之一(另一港將伍麗珠亦有份參戰);陳敏儀在2000年悉尼奧運出戰5000米及10000米;姚潔貞於2016年里約熱內盧奧運出戰馬拉松,以2小時36分11秒在133位完賽選手中名列第39。

+17

馬拉松跑進2小時40分的歷代香港女將

1. 姚潔貞 2小時31分24秒*(2021年/意大利米蘭馬拉松)
2. 陳敏儀 2小時35分49秒**(2004年/美國鹽湖城馬拉松)
3. 長谷川遊子2小時38分32秒**(1987年/香港馬拉松)
4. 羅映潮2小時39分56秒(2025年/香港馬拉松)

註:
*現役香港紀錄
**前香港紀錄

羅映潮沒為自己設上限,盡全力看看能走多遠。(陳葦慈攝)

沒為自己設上限 盡全力看看能走多遠

Virginia全馬跑出2小時39分,姚潔貞保持的2小時31分的香港紀錄似乎不再是遙不可及,外界往往忽略運動員達到一定水平要再進步的難度,她坦言:「唔知自己可以跑到幾多、幾遠」,只願好好珍惜每次代表香港的機會,一步步實踐擬定好的計劃——「跑好今年渣馬,就是為參加(今年11月)的全運會,然後希望代表香港參加2026年亞運會。」

她期望在全運會有好表現,沒有多想香港紀錄,她已明瞭「太着緊反而落差更大」,只求盡力做好自己,「go with the flow」(順其自然)。即使看來跟香港紀錄愈來愈近,實事求事的Virginia細數,「速度是我的弱項」、「速耐力同當年潔貞尚有好一段距離」、「其實要進步每快一秒都好困難」。她沒有以上述種種困難為借口躲懶或逃避,羅映潮最可貴的特質,是她擁有一份大無畏精神,明知前路難行,偏偏有勇氣和決心捱下去。

今個跑季成績突飛猛進,令人對她充滿期待,Virginia說:「未來無論能否超越潔貞,也不能否定她的地位,畢竟年代與科技不同,佢點都係一個icon。」她與村尾教練有志一同,「希望出到去比賽要有競爭力,不是志在參與,教練的想法跟我一樣」,她想用表現證明,「香港運動員唔係『吔吔烏』」,誓要向亞洲級水平進發。

忍不住問她:「想不想成為世界級選手?」她想也不想便答:「我梗係想啦!」請大家好好記住,香港長跑界有個志氣比天高的女生,叫羅映潮。

羅映潮比賽時有股強大氣場,訪問當日嘗試請她投入競技狀態,大家可看到與其他照片的強烈對比。(陳葦慈攝)

後記:有一種決心叫羅映潮

如果現場看過Virginia比賽時候的樣子,便能夠感受到她那股強大氣場,甚至隔着屏幕看直播,同樣感受到她出戰香港田徑錦標賽時那股煞氣。上月到灣仔運動場看她出戰田徑系列賽,跑道內外的她一臉嚴肅認真,感覺猶如巨人。

訪問當日再遇Virginia,才驚覺她身型相當嬌小(明明上月在灣仔運動場曾跟她近距離交談!)不愛化妝的她平日猶如鄰家女孩。問起她那股氣場,Virginia一臉驚訝,笑說:「吓?我完全唔知道」,大概那副生人勿近請勿打擾的姿態,就是運動員投入競技狀態(in the zone)時的戰鬥格。

這種狀態不一定關乎成績,而是運動員在清楚比賽目標下充滿決心的表現,印象中擁有同樣強大氣場的另一位本地女跑手,正是香港女子馬拉松紀錄保持者姚潔貞。

(跑步人誌.羅映潮︱系列之一)

跑步人誌.羅映潮1︱志氣超高的香港跑步女生 向世界級水平進發

跑步人誌.羅映潮2︱香港女跑手如何跑更快? 須從心態開始改變

跑步人誌.羅映潮3︱與魔鬼教練一拍即合 村尾慎悅指導迎大爆發

跑步人誌.羅映潮4︱與黃啟樂相伴成長 性格火星撞地球但很搞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