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王」治療新里程 晚期膽管癌患者免疫治療後3個月癌指數復常

「癌王」治療新里程 晚期膽管癌患者免疫治療後3個月癌指數復常
撰文:王玥晨
出版:更新:

腹痛不適、體重驟降、黃疸、尿黃,這些症狀容易被忽視,但它們也可能是「癌王」膽管癌發出的警號。膽管癌又稱為膽道癌,根據腫瘤發生的解剖位置,可以分為肝內膽管癌、肝門膽管癌和遠端膽管癌,而膽囊癌則同屬膽道系統的癌症疾病。內科腫瘤科專科醫生邱宗祥指出,膽管癌在香港雖非最普遍的癌症,患者多為長者,但20至64歲的病人亦佔其中約四分之一。膽管癌確診時多數已屆中晚期,是一種極具威脅及致命的疾病。相對於其他癌症,膽管癌的惡化速度快,治療就有如與時間競賽,若能在確診後的早期治療階段迅速控制病情,對改善患者的預後至關重要。

對於晚期膽管癌患者而言,近年出現的免疫治療聯合化療方案,無疑是控制病情的一大喜訊,帶來全新的希望。適逢免疫治療應用於本港癌症治療領域第十個年頭,今次邀得內科腫瘤科專科邱醫生,為大家講解這項療法在十年間的重大突破,以及它如何為膽管癌患者帶來改變。邱醫生分享一個令人鼓舞的個案,一名晚期膽管癌患者接受免疫治療聯合化療後,其癌指數在3個月內回復正常,腫瘤更縮小了9成,成功扭轉晚期膽管癌「冇藥醫」的印象,為膽管癌患者帶來新希望。同時,醫生亦提醒由於人體基因和身體狀況的差異,個別治療成效有機會有所不同。

內科腫瘤科專科醫生邱宗祥指出,免疫治療是治療晚期膽管癌的重要里程碑。
內科腫瘤科專科醫生邱宗祥指出,免疫治療是治療晚期膽管癌的重要里程碑。

撕破癌細胞真面目 免疫治療重啟自身免疫系統

免疫治療的原理並非直接用藥物殺死癌細胞,而是重新啟動人體自身的免疫系統。身體天生具備免疫力,能夠辨識並清除體內的細菌、病毒等外來威脅,甚至體內的癌細胞。在這個防禦系統中,T細胞等免疫細胞扮演關鍵角色,能主動攻擊癌細胞。然而,癌細胞非常狡猾,它們會偽裝自己,或對T細胞發出「停止攻擊」的錯誤訊號,來躲避免疫系統的追擊。主流的免疫治療藥物如「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則有效解除癌細胞對免疫系統的抑制,使其能夠重新識別並攻擊癌細胞。

自2015年香港衞生署批准第一種免疫治療藥物用於癌症治療至今,這項療法已趨成熟,目前免疫治療在本港已覆蓋超過15種癌症,包括肺癌、乳癌、膽管癌、胃癌、膀胱癌、頭頸癌等,擁有30種治療適應症,成為癌症治療的重要手段。

治療早期階段見成效 延長無惡化存活期成關鍵

對於晚期及轉移性膽管癌患者而言,由於癌細胞已擴散,所以無法進行根治性手術時。此時,治療目標便轉為控制病情及盡可能延長生命。邱醫生表示︰「免疫治療的出現是治療晚期膽管癌的里程碑,因為單靠化療對中晚期患者沒有太顯著效果。」在應對這種病情惡化迅速的癌症時,如果能在治療的早期階段取得明顯成效,就可以為後續治療爭取更多時間。

邱醫生在治療中晚期患者時,會建議採用結合免疫治療與化療的組合療法,他分享道︰「我有一個40多歲的晚期膽管癌患者個案。該名患者在確診時,癌細胞已經擴散。在進行了4個週期組合療法,約3個月的治療後,其癌症指數由數千降至正常水平,正電子掃瞄亦發現,腫瘤大幅縮小了9成。」邱醫生表示根據臨床研究,在治療晚期膽管癌時,如果能在早期治療階段,快速獲得有效的治療反應,對延長患者的存活期很重要。免疫治療聯合化療不但能夠延長晚期膽管癌患者的無惡化存活期,同時令整體存活率得以提升。

免疫治療不僅是醫學研究上的突破。對患者而言,一個有效且反應迅速的治療方案,意味著患者有更多時間去對抗癌症,加強對病情的控制,紓緩他們的焦慮與無助。對於家屬來說,看到摯親的病情受控並好轉,無疑是最大的安慰,成為支撐他們繼續前行的最大動力。隨著資訊普及,愈來愈多患者主動查詢免疫治療,患者與醫生充分溝通,了解所有可行方案,是積極管理病情的關鍵一步。

膽管癌是一種極具侵襲性的惡性腫瘤,早期診斷對於提升治療成效及存活率至關重要。與乳癌、肝癌及大腸癌等設有常規篩查的癌症不同,目前醫學界尚未針對膽管癌制定普及的篩查指引。對高風險人士而言,主動諮詢醫生並定期進行腹部超音波等相關檢查,是守護健康、防患於未然的最有效途徑。

本資訊由MSD支持印製

HK-KEY-01033 Jun/2025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