癡肥兒童15年升一千萬

癡肥兒童15年升一千萬
撰文:張碧尤
出版:更新:
【Don't】也得留意,常吃太飽及脂肪食物影響神經再生(視覺中國)
【Don't】也得留意,常吃太飽及脂肪食物影響神經再生(視覺中國)

「食少少,唔怕啦!」是不少家長帶小朋友吃美式快餐的「金句」,但小心你的小朋友會變成「肥仔」、「肥妹」。世界衛生組織就兒童超重及癡肥問題,發表最新研究報告,現時全球5歲以下兒童中,至少有四千一百萬名超重及癡肥兒童,與1990年相比,數字已上升了一千萬。研究人員認為,大量推廣垃圾食物是導致數字上升的主因。

世界衛生組織更指出,按近一半超重及癡肥小孩住在亞洲國家,百分之二十五住在非洲國家,當中埃及、突尼西亞、摩洛哥、阿爾及利亞、博茨瓦納、利比亞等非洲國家所佔的百分比最高。世界衛生組織解釋,若果孩子在嬰兒發育階段不能吸收足夠營養,日後會特別容易成為超重及癡肥兒童。

別小看兒童體重問題,如不小心處理,超重及癡肥可能會伴隨小孩一生,長遠影響他們的身心健康,絕不應掉以輕心。首先家長應減少向子女提供如炸雞、薯條等垃圾食物,以均衡的飲食取代,鼓勵適量運動,才是令小朋友健康快樂成長的良方。

(資料來源:路透社)

兒童健康|父母肥胖會遺傳下一代?研究揭示媽媽影響至關重要

撰文:林荺晞
出版:更新:

兒童健康|根據《美國臨床營養學期刊》研究,父母的體重與孩子的肥胖風險有密切的關係,其中母親的影響力遠超父親。研究數據顯示,母親肥胖會讓孩子的肥胖風險增加4.36倍,而父親肥胖則增加2.89倍。肥胖或會導致情緒不穩,同時增加患癌風險,營養師建議父母應教導孩子均衡飲食觀念,建立良好習慣改善體重。

《美國臨床營養學期刊》早前發表論文,研究父母的體重與下一代的肥胖的關係。研究結果顯示,如果與正常體重的家庭相比,母親肥胖會讓孩子肥胖的機率增加4.36倍,而父親肥胖則會讓孩子肥胖的機率增2.89倍。研究同時指出,如果父母雙方皆為肥胖者,孩子肥胖的概率可高達12倍。

肥胖遺傳來自基因與生活習慣

有研究分析,下一代肥胖的原因除了源自於父母基因,同樣或與生活習慣有關。在生活習上,由於母親作為主要照顧者,她的飲食習慣、作息和生活方式,對孩子的生活習慣有直接影響。例如,母親如果經常進食高熱量食物或缺乏運動,孩子也容易跟著模仿。因此,盡管有部分孩子在幼嬰時期的體重正常,後天或會因父母的生活習慣所影響而導致增加肥胖的機率。

此外,基因遺傳亦有密切的關係,由於粒線體功能、代謝疾病等多數由母系遺傳,這些基因特性可能導致孩子更易出現肥胖或代謝相關問題。因此,家長應樹立健康榜樣,從均衡飲食、規律運動和正常作息做起。

肥胖或讓孩童長不高 患癌風險增加

台灣麻豆新樓醫院家庭醫學科主任莊立奇曾表示,肥胖會造成生長荷爾蒙異,常讓孩童長不高,也會增加脂肪細胞數量;加上孩童喜愛速食、零食、含糖飲料等精緻澱粉、游離糖加工食品,易造成血糖及胰島素波動,導致情緒不穩、注意力不集中。

肥胖是許多疾病前兆,除心臟病、腦中風,肥胖還會造成脂肪肝,增加肝硬化、肝癌機率;引起高血壓造成腎功能退化、性功能障礙;還有骨關節疾患如退化性關節炎、骨刺、椎間盤突出;更可能增加如胰臟癌,子宮癌、食道癌等罹癌風險。

相關閱讀:兒童肥胖|別讓孩子過早變胖 難減磅、長不高外 更增患重病風險

5招養成瘦身習慣

營養師建議父母應教導孩子均衡飲食觀念,建立良好習慣改善。以下分享歸納五個瘦身秘訣:

1. 學習和養成閱讀營養標示和成份
先了解食物的熱量、脂肪和含糖量,過多熱量易造成肥胖,而過多油和糖也可能引起青春痘生長惡化,應盡量挑選低飽和和反式脂肪,和低糖的品項。

2. 練習細嚼慢嚥、專心吃飯
食量大的孩子幾乎都有吃飯太快的習慣,讓腦部中樞系統還來不及反應飽足感,因此容易吃更多。孩子可藉由進食前先喝300ml水和練習每一口咀嚼20下,感受身體的反應,當身體覺得飽,就可停止進食,幫助改善飲食過量。

3. 培養健康紓壓方式,避免情緒進食
部分孩子習慣藉由「吃」來紓壓情緒,心情不好時,吃「ㄧ小塊」朱古力並無妨,但如果已經到了份量過量時,建議應培養其他紓壓管道,例如:規律的運動、練習深呼吸放鬆冥想、多與家人好友聊天等。

4. 從小培養終身運動習慣
不論哪個年紀,維持運動習慣無疑是必需的。建議父母可協助孩子,找出有興趣的運動項目,或多安排運動類家庭活動,幫助培養運動習慣。

5. 多選擇原型食物
可多注意避免加工品(如炸物、含糖飲料、醃漬肉類等⋯),點心可準備水果、堅果、豆漿或自製乳酪水果冰、水果乳酪等天然食材。

相關閱讀:兒童肥胖|肥仔肥妹進食速度多較快?營養師教路5招養成瘦身習慣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