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燃新|世界的變、教育的變

撰文者:黃英琦 Ada Wong(教育燃新主席)
最近看了許多有關DeepSeek的討論,指它用以卵擊石的姿態橫空出世,不須最高效運算的精片,只靠小資本和開源思維去建設媲美ChatGPT的大型語言模型,瞬間改變了矽谷在生成人工智能的大幅領先地位,投資者誇張回應,相關公司股價齊齊下降。
我對此事的興趣在於科技的瓦解力(disruption),DeepSeek的冒起提醒了我們已身在BANI世界。BANI來自美國人類學和未來學家Cascio,他請我們面對現實,直面急劇轉變中的世界,加強洞察力,感受本來堅韌的建設或已Brittle脆化,周邊的人和事都呈現Anxious焦慮慌張,人生和工作已非有秩序的階梯,而是Non-linear非線性的,強與弱隨時逆轉,好多天災都Incomprehensible,極端程度超乎想像。
在教育領域,BANI也衝擊著何謂讀好書的假設:考試高分就是一帆風順?年輕人為何不屑一份工打到老?今天的學科知識在明日的社會仍有用?價值觀、創造力、抗逆力與分數相比,那樣更重要?
科技已改變世界,教育不能落後,必須為新時代設計更好的學習系統。教育的基本,就是每位孩子每天在每個課堂中究竟學習什麼,如何教如何學才有成效。程介明教授說,學習是天性,教育是人為的,總是帶著時代的烙印。那香港也要從實驗中畫出新框架,找到新的學習方法,才能培育能自主學習,有自信,能駕馭未來的孩子。

政策可以由上而下,但用家為本、充滿人文精神的創新嘗試和調適,就要由老師主導,因為老師看見需要,也有心有能力。
教育燃新為賽馬會教師創新力量(JC Innopower Teacher Fellowship)的設計和項目執行單位,過去八年,在接觸逾百所中小學及賦能近三百多位老師的工作中,我們認為,老師是教育創新的領航者。
老師看到了學生缺乏學習動機,學習設計割裂。在不同學校,我們見證老師在課程和考試的要求下,亦能減少測考,增加真實的跨科體驗學習,利用設計思維教導創業和STEAM,與家長並肩推行正向教育,或在學科以外重視協作、創意、韌性、溝通力等21世紀技能,以回應時代。
我和教育燃新的團隊會一起深耕這個欄目,每月兩次拋磚引玉,帶出教育應如何創變的思考和故事,目標是讓跨界持份者持續不斷的支持教育創新,懇請不吝指教。
撰文者簡介
黃英琦太平紳士身兼數職,除了是一位香港執業律師,更是創意教育推動者、文化倡議 者及社會創新者。
本著教育創新和創意公民社會的理念,黃英琦創立了香港兆基創意書院,為香港首所推 動創意教育,培育香港新一代文化創意產業人才的學校。
自2016年,以教育燃新董事的身分,黃英琦推動及設計了《賽馬會教師社工創新力量》的 創新教師計劃,培育老師的創新能力及實踐創新教育方案。
教育燃新(www.ednovators.org)於2015年創立,為一本地致力推動教育創變的慈善機 構。過去著力於教師創新領導力的培育、與跨界有心人共創並孵化創新理念、推動教育 創變,以裝備下一代去回應未來世界的需求與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