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業率升、樓市爆、生活費高 被動收入救港人?|財策相對論
港元定存利息下跌,加上經濟轉差,如何能賺取穩定的被動收入,變得更加重要,皆因將錢放在銀行,恐怕連通脹也追不上。一站式智能財富管理平台Syfe﹙承富﹚香港總經理李劍威﹙Kevin﹚接受《財策相對論》訪問時指出,港人對於投資呈「兩極化」,有一班人很活躍做交易,每天甚至每幾小時便在股票市場買賣,但又有一班人傾向把閒錢放在銀行,「港人單是定存金額已超過4萬億元,即是鎖在那裡不能用。」
定存有「限制」 可考慮其他高息產品
他坦言,銀行存款,不論是活期抑或定期,都是一種被動收入,但不應該是唯一的選項。李劍威指出,對於定存投資者,他們想要一個「確定性」,到期便能拿到利息,並不希望有任何資產波幅及浮動,這概念是好的,惟資金會被鎖起一段長時間,且相對上利率低一點,「大家都知道,許多銀行港元定存近日跌到低於一厘,在這個情況下,你要有幾千萬才可以做到一定程度的被動收入。」
李劍威認為,應該用「閒錢」取得更佳的被動收入,「儲蓄是一環,但是怎樣投資、怎樣收息是更重要的。」他指出,很多人在資產管理都偏重於一方,要麼有很多股票,要麼有很多現金,很少考慮其他的資產配置。
李劍威舉例說,在港美息差拉闊的情況下,美元是一個機遇,其定存息遠勝港元,「好似我們公司最近一、兩個月推出美元兌港元、零兌換率產品,派息4.3厘,而underline就是投資﹙美元﹚定存。」另邊廂,他認為,債券也是賺取被動收入不錯的選擇,特別是美國減息預期升溫的情況下,「現在債券都是十年債息的高位,如果不介意多一點風險,債券可以是一個比較可觀的選擇。」
財富管理平台 以「3A」突圍
另外,他亦提到,近年有別於傳統銀行、虛擬銀行及券商的財富管理平台,逐漸興起。以Syfe為例,目前擁有25萬個客戶,管理逾100億美元資產。
李劍威認為,這類財富管理平台擁有「3A」優勢,即Assets、Advice及Affordability,意味把資產參與門檻降低,且提供智能建議,並以更低的投資成本幫客戶資一些特別的產品又或拿到機構優惠,「財富管理平台有一樣東西很重要,就是中立性,因為佢成交到一場交易,都没有佣金。」
而不收雜費,可放大被動收入。李劍威舉例道,假如把100萬本金投資40年、年回報7.5厘的話,金額可達到1,700萬元,但如果要支付管理費、渠道費、申購費等雜費,假設實質報僅6厘,40年後金額則大減至只有1,000萬元,「市場上通常說的收益率,是一個模糊收益率,即是未扣除那些收費。」
(資料及相片由客戶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