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內容

扎根香港 奔赴國際

扎根香港 奔赴國際
撰文:客戶來稿
出版:更新:

一個名字、一個品牌、一間與你一起走過 140 年的機構。
沿途上,有更多的你妳他她加入,手牽手,肩並肩,我們在一起,邁向更多個140 年,譜寫更美好的未來。
香港賽馬會成立於1884 年,現已躍居世界級賽馬機構,亦是非牟利的體育組織及慈善捐助機構。
立足香港,馬會以建設更美好社會為宗旨,透過結合賽馬及馬場娛樂、會員會所、有節制體育博彩及獎券,以及慈善和社區貢獻的獨特綜合營運模式,將博彩收入轉化為稅款、慈善捐款及就業機會,創造經濟及社會價值,並協助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打擊非法賭博。
香港之外,隨著從化馬場將於2026年舉辦常規賽馬賽事,馬會致力把握跑馬地馬場、沙田馬場及從化馬場這「黃金三角」的協作機遇,為內地的馬匹運動及馬產業發展作出貢獻,積極達成「賽馬發展願景2030」。
扎根香港,面向國際,馬會銳意發展成為全球體育娛樂品牌,像奔騰、靈巧的駿馬,從香港出發,跑入國際,向世界說好香港故事。

從1884到今時今日

香港開埠初期,賽馬活動開始興起。1884年的秋天,34位商人及議員在大會堂舉行會議,聯合發起成立香港賽馬會,奠下香港賽馬發展的基石。有賴馬主及會員的支持,馬會自此長足發展,不僅大力推動賽馬發展,亦致力建設更美好社會。

事實上,跑馬地首場賽馬可追溯至1846年。當年跑馬地馬場的看台只是以木材作結構,後來才轉用磚塊及以鋼材取代,每逢賽馬日吸引各界人士共聚,成為民間娛樂。日月如梭,昔日沼澤,就是現今的跑馬地馬場。

六、七十年代,香港勞動密集式工業蓬勃,不少打工仔平日上班,放假就入馬場調劑生活,因此每逢賽馬日,跑馬地馬場門外總是大排長龍,高峰時段更往往需要花上一小時入場。

1971年,賽馬職業化,馬會其後逐步增加賽事種類和次數,並正式將週三、週末確立為賽馬日。沙田馬場亦於1978年開幕,回應了時代和港人需求。

1974年,馬會為協助政府打擊外圍賭博,開設共六間場外投注處作為試點,同時接受電話投注。1983年,香港所有投注站完成電腦化。

賽馬之外,早期的「馬票」在1931年由馬會發行,是結合賽馬和攪珠的彩票形式。1976年六合彩獎券推出後,馬票逐漸退出歷史舞台。市民投注六合彩的金額,當中部分用作繳納獎券博彩稅和撥歸政府轄下的獎券基金,因此即使無緣成為幸運兒,也可為慈善出一分力。

四間會所連繫會員

另一方面,馬會亦是協助政府打擊非法賭博的主要力量。於2003年,馬會獲政府授權推出「足智彩」,引導足球博彩需求至合法的投注途徑。

馬會是唯一獲政府授權營運賽馬、足球博彩及六合彩獎券的機構,嚴格執行有節制博彩政策,並推行不同項目,提倡有節制博彩及宣傳健康生活。馬會是亞洲唯一連續四次獲世界博彩協會頒發「有節制博彩框架」下最高級別認證的機構,反映履行社會責任的努力,廣受認同。

馬會長足發展,多年來,香港除了兩個馬場,馬會亦建立了四間會所。歷史最悠久的上水雙魚河鄉村會所,早於60年代,會員已可在鄉村會所享受騎馬之樂;現時會所內設有雙魚河馬術中心,是馬會發展馬術運動的重地之一。另外,1985年開幕的沙田會所、1992年啟用的跑馬地會所(跑馬地新會所2020年投入運作),以及2008年開幕的北京會所,提供各種設施,連繫會員。

1880年代的跑馬地馬場,馬會會員到跑馬地馬場支持自己心愛的馬匹。 (相片來源 : 倫敦大學亞非學院圖書館)
位於跑馬地馬場內東面跑道旁稱為「大石鼓」的大石。(為香港歷史博物館藏品,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准予複製。)
約1874至1880年代:跑馬地馬場早期的看台。(為香港歷史博物館藏品,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准予複製。)
1965年香港賽馬會石湖墟醫療所。(由星島資料室提供。)
「中六合彩」是不少「打工仔」的願望。(由星島資料室提供。)

匯聚成河 潤澤生命

一點一滴,匯聚成河,潤澤生命,令我們走得更穩、更遠。

馬會首次有紀錄捐款可追溯至1915年,多年來,風雨無間,其貢獻並隨著時代而變通,由早年主力捐助興建基礎設施,包括公共診所、游泳池、學校及文娛康樂設施等,至近年與社區夥伴合作,推動針對重大社會問題和緊急需要的項目。時至今日,馬會已是位居世界前列及亞洲最大的慈善捐助機構。

要數馬會的慈善足跡,1993年成立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可謂一個里程碑。基金近年聚焦長者服務、青年扶貧、健康社區、人才培育、體育和文化,以及可持續發展。近年,馬會每年撥出約九成經營盈餘予其慈善信託基金,因應社會不同需要,適時作出捐助。2023/24年度,馬會慈善信託基金已審批的捐款總額達102億港元。

支持體育發展 打下基石

當中,馬會對體育事業的支持,為香港運動發展打下基石。1982年與政府合資興建香港體育學院(前身「銀禧體育中心」),又設立「賽馬會優秀運動員獎勵計劃」,嘉許表現出色的運動員。

馬會對馬術運動的支持不遺餘力。早在本港協辦北京 2008年奧運會及殘奧會馬術項目,馬會已撥款興建場地及提供專業支援,其後更推出「香港馬術精英計劃」,培育具潛質的騎手。

在社區體育運動層面,馬會分別設立屯門、薄扶林和鯉魚門三間公眾騎術學校,推廣馬術運動;至於由馬會興建及管理的賽馬會滘西洲公眾高爾夫球場,是目前全港唯一的公眾高爾夫球場。

文化醫療 推創新與傳承

在文化及醫療衞生領域,馬會積極推動創新與傳承。馬會慈善信託基金審批撥款35億港元興建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促進中西文化交流;此外,馬會資助「大館」古蹟活化項目,並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獎項肯定。

在醫療衞生方面,馬會早於上世紀五十年代開始,已經支持政府興建多間診所及健康院,例如1961年開幕的香港賽馬會石湖墟醫療所,為新界北居民提供醫療服務;1958 年及 1959 年捐贈兩艘醫療船,為居住離島及偏遠地區的村民提供醫療服務。2003年初「沙士」爆發,香港深受打擊,馬會捐款支持政府成立的「衞生防護中心」於2004年正式啟用,是全港首個專門預防和控制傳染病的機構。新冠疫情期間,馬會審批捐款逾 29 億港元支援受疫情影響的各界人士。

馬會致力培育年輕人成為積極公民並貢獻社會,其中「賽馬會鼓掌‧創你程計劃」是馬會其中一項規模最大的青年項目,融合學校、商界及社福機構資源,協助青少年探索多元發展,作生涯探索計劃。賽馬會「凝伙」計劃則為無依的兒童及青少年制定個人發展規劃,提升社交和個人技能。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2022年開幕,加深公眾對中國文化藝術的了解。
馬會提倡有節制博彩,致力協助特區政府打擊非法賭博。

後記:未來 同創造

從1884年走來,道路不輕鬆,但我們堅定前行。

去年開始,馬會推出不同活動慶祝140週年,與民同樂。從畢加索藝術展到故宮博物院藏清代軍事文物展;從香港國際賽事到今年8月舉行的賽馬會青少年足球精英匯;從屯門公眾騎術學校開放日到「跑馬地:文化景觀」展覽等等,反映馬會貢獻社會,涵蓋範圍多樣化,照顧老中青的喜好。

未來,我們繼續與香港同行,並且放眼國際,向世界出發,結合賽馬、馬術及娛樂體驗,致力把馬會打造成世界級體育娛樂品牌。今年5月,馬會宣佈與國際娛樂品牌XIX Entertainment合作,頭炮協助XIX旗下的國際流行音樂組合Now United在香港招募成員,吸引年輕一代參與,為馬會注入活力。

前行,需要有你,一起經歷,一起感受。

瀏覽馬會140週年圖冊:https://corporate.hkjc.com/corporate/chinese/history-and-reports/140a-book/index.aspx#1

140週年部分慶祝活動重溫

「跑馬地:文化景觀」展覽(2024年11月 - 2025年3月)
屯門公眾騎術學校開放日(2024年11月)
故宮博物院藏清代軍事文物展覽,展期直至明年1月21日。
2025新春國際匯演之夜及花車展出(2025年1月)
配合「藝聚青年」主題,於浪琴香港國際馬術盛典進行藝術社區活動—為小型馬雕塑上色(2025年2月)

香港賽馬會成長印記
1884 - 香港賽馬會成立
1915 - 馬會首次有紀錄捐款
1931 - 跑馬地首座永久看台落成
1971 - 賽馬職業化
1972 - 見習騎師學校成立
1974 - 首設場外投注處打擊非法賭博
1976 - 六合彩獎券面世
1978 - 沙田馬場開幕
1988 - 首場國際賽事 - 香港邀請盃
1992 - 跑馬地會所開幕
2003 - 推出規範化足球博彩
2008 - 撥款興建北京2008年奧運馬術場地及提供專業支援
2018 - 由馬會保育的中區警署建築群「大館」開幕
2018 - 位於從化市的馬匹訓練中心啟用
2019 - 從化馬場舉辦首次純演示性速度馬術比賽
2022 - 撥捐35億元興建的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開幕
2023 - 為杭州亞運會的馬術項目提供技術支援

送禮

經典時刻不吝分享,我們預備了馬會140週年圖冊回饋讀者。登記並分享一段文字,即有機會獲贈一冊,名額140份。

點擊進入遊戲網頁:https://forms.gle/LfaCo9oQ3CmBtmpy5

馬會刊物《駿步人生》:http://bit.ly/3HbmwR0

資料提供 : 馬會刊物《駿步人生》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