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內容

文化再發現101|沙皇接班人培訓課程 文武全才奪星稱皇必讀!

撰文:謝德勤
出版:更新:

歡迎大家報讀沙皇全方位綜合懶人包課程,不要以為自己是皇親國戚便可以輕鬆登基,假如真想登上皇位,除了要有聖人保佑,更要有槍炮傍身。但首先,沙皇的「沙」究竟指甚麼?

俄羅斯人有「戰鬥民族」之稱,他們的皇帝又需要接受甚麼訓練?可以先玩這個MC 遊戲,睇睇自己對沙皇了解有幾深入!

試分析「沙皇」與「沙」的關係

要做沙皇,當然要知道沙皇是甚麼意思。海有海皇,天有天皇,所以沙有沙皇?俄羅斯這麼凍,難道是和「沙冰」有關?

當然不是,「沙皇(Tsar)」在16世紀晚期已為當時的莫斯科大公所使用,「Tsar」來自於拉丁語「Cæsar(凱撒)」,是羅馬帝國皇帝的頭銜之一。

古羅馬帝國凱撒大帝雕塑,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俄羅斯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以此頭銜彰顯權力,強調自己是與古羅馬及拜占庭皇帝擁有同等地位的統治者。到了伊凡四世,他就以「沙皇」名號登基。不過要做俄羅斯的統治者,還是要「靠關係」。

請於欄內填寫主保聖人名字

當時,「君權神授」是君主權力由來的重要概念,即君主受天命派遣,是神的代表,所以有權管治百姓與國家,因此就算有權有勢,也要有人「照住」,才可以坐穩江山,而這個「人」不是其他皇親國戚,而是基督教聖人。

要如何才能認識這些聖人?不怕,可以報讀「權威培訓課程」,當然是一條龍服務。

俄羅斯信奉東正教,允許敬奉基督教聖人,所以每個皇子一出世就會獲安排一位聖人保佑一生,名符其實的「有人照住」。這幅華麗聖像畫上面的人物,就是其中一位升班稱皇的學生米哈伊爾.費奧多洛維奇的主保聖人,聖修士米哈伊爾。

「聖修士米哈伊爾」聖像及聖像外框,17世紀上半葉(重新上色:18世紀),莫斯科克里姆林宮博物館藏品,‘St Michael Maleinos’ icon in cover,First half of the 17th century (overpainting: 18th century) ,Collection of Moscow Kremlin Museums

聖徒如此華麗,「學生相」當然也有一定分量。米哈伊爾.費奧多洛維奇是羅曼諾夫王朝第一位沙皇,我們可以看到畫中的他身穿錦緞禮服和披肩,頭戴鑲有寶石的皮裘皇冠帽,胸前戴著十字架項鏈,手持權杖和金球(globus cruciger, the orb and cross)。金球上的十架代表基督對世界的主宰,正是權威和「君權神授」的體現。

沙皇米哈伊爾.費奧多洛維奇肖像,18世紀中期,莫斯科克里姆林宮博物館藏品,Portrait of Tsar Mikhail Fyodorovich,Mid 18th century,Collection of Moscow Kremlin Museums

更重要的是,培訓班的畢業典禮,即沙皇的加冕典禮,由東正教總主教(即大牧首)主持,伊凡四世也是得到當時東正教總主教的認可才以「沙皇」名號登基,從中就可以看到宗教對沙皇及俄羅斯的影響。

其他學習經歷:騎馬及開火槍

大家的「其他學習經歷」可能是賣旗籌款、參觀濕地公園、上體育訓練班之類,但要成為沙皇,就要學習塑造出威武的形象。

沙皇阿列克謝.米哈伊洛維奇騎馬肖像,1670年代下半葉 – 1680年代上半葉,莫斯科克里姆林宮博物館藏品,Equestrian portrait of Tsar Aleksei Mikhailovich,Second half of the 1670s – first half of the 1680s,Collection of Moscow Kremlin Museums

這幅是羅曼諾夫王朝第二任沙皇阿列克謝.米哈伊洛維奇騎馬肖像,他身穿華麗長袍,騎馬奔馳。這肖像中的比例、空間與體積的處理並不準確,較著重突顯沙皇的樣貌,這正是當時畫作的特點。那時,俄羅斯已學習學歐洲畫家偏近寫實的風格。而當時最有氣勢、視覺上最震撼的正是騎馬像,這類肖像能展現君王作為軍隊元帥的形象。

在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寓樂頻道推出的【文化再發現101】系列,第四集:《沙皇培訓班》就能看到威武的沙皇是如何煉成的:

但「得個樣」肯定是不行的,要「入得皇宮,出得戰場」,皇子們自小就要接受軍事教育。

兒童火繩滑膛槍,17世紀,莫斯科克里姆林宮博物館藏品,Child’s musket with matchlock,17th century,Collection of Moscow Kremlin Museums
阿列克謝.阿列克謝耶維奇皇子的燧發卡賓槍,1660年,槍筒:17世紀初期,莫斯科克里姆林宮博物館藏品,Carbine with flintlock of Tsarevich Aleksei Alekseyevich,1660,Barrel: First quarter of the 17th century,Collection of Moscow Kremlin Museums

這支小巧輕盈的滑膛槍,估計就是為了年幼皇子而特別訂製的。而大的卡賓槍屬於儀仗武器,別以為它是模型,根據沙皇兵器庫記載,這支屬於阿列克謝.阿列克謝耶維奇皇子的禮物,火鐮上可見大量因燧石和鋼件磨擦而成的刮痕,可見年幼皇子已經真槍實彈去練習,訓練絕無「揸流攤」。

伊凡五世的金鞘馬刀,17世紀下半葉,莫斯科克里姆林宮博物館藏品,Sabre in scabbard of Tsar Ivan V,Second half of the 17th century,Collection of Moscow Kremlin Museums

假如不善於武又如何?就只能說句「唔好意思,唔到你揀」了。例如這把馬刀,最早的記載可追溯到1727年,屬於羅曼諾夫王朝第四位沙皇伊凡五世,他體弱多病,對武器或軍事根本毫無興趣,然而一整套儀仗軍事裝備,包括珍貴的馬刀在內,仍然是沙皇一生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

所以話,想登基做沙皇,唔係咁易㗎。

*資料及相片由客戶提供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