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協推動數碼轉型 成就青年未來

隨著人工智能(AI)迅速發展,數碼技能已成為青年未來發展的必備能力。香港青年協會日前在賽馬會M21媒體空間(M21)舉辦「數碼青年節」,為青協65周年的重點活動之一,以「推動數碼轉型,成就青年未來」為主題,展示協會在青年工作上應用數碼科技的最新成果,凝聚跨界別力量,攜手培育青年的創新思維及數碼技能,激勵他們參與數碼創新,開拓無限可能。
活動透過服務博覽、專題分享、創科工作坊及互動體驗,結合AI、藝術科技、虛擬實境(VR)、擴增實境(AR)及延展實境(XR)等創新元素,展示協會如何在「身體、心理、社交、職業、數碼、環境」六大範疇的青年工作中,善用新興科技推動創新服務,提升質素並回應社會需要,關注青年全人發展。

青協積極在各項服務引入科技應用,例如於英語演講比賽運用AI分析學生演說練習表現並提供改善建議、透過大數據在社交媒體識別有吸毒危機的青年並及早介入,以及開發「校易網」、「好義配」等多個線上平台,全方位支援青年需要。
傳統農莊引入物聯網升級轉型 推廣智慧農業
原本採用傳統種植方式的青協有機農莊,將蛻變為全港首個實踐智慧農業及氣候教育的社會企業。透過升級智能監測系統,應用物聯網(IoT)技術,配置三層土壤GPRS 4G感測器,監測土壤溫度、濕度、酸鹼值及空氣溫度,農夫只需以手機連接數據平台,即可掌握土壤狀況並啟動自動灑水系統,結合大數據分析實現精準耕作,有效降低碳排放及減少水資源浪。農莊未來將舉辦多元教育活動,向青年推廣智慧農業。
全面推動數碼教育支援 孕育升學及就業夢想
創新成功的關鍵在於青年參與。25歲的陳曉嵐(Summer)原本從事市場推廣工作,其後抱著嘗試的心態參加M21「The Next Influencer數碼媒體訓練計劃」,透過學習影片策劃、拍攝及剪輯,加上實習及活動策劃的寶貴經驗,找到人生新方向,展現才華並建立自信,讓她勇敢跳出舒適圈,開啟斜槓人生,成為轉型為內容創作者、導遊及活動主持,專注旅遊與生活題材。她感謝青協提供豐富的資源及機會,改變她的人生軌跡,並鼓勵年輕人勇於探索:「誰都可發光,只要找對地方。」
26歲的青年創業家劉海晴(Fion)與拍檔創辦「Puzzle Weekly搵呢搵路」,開發結合實體與數碼的社區解謎遊戲,鼓勵以玩樂方式探索社區歷史文化。憑藉青協「創科N世代」創業比賽的10萬港元資助,她們為遊戲平台增添科技元素,成功開發AR及計時功能,提升用戶體驗。該計劃提供的數碼營銷及SEO培訓讓她受益良多,資深導師的實戰分享更啟發她改善網站介面設計。她期待未來運用青協賽馬會社創中心的數碼媒體資源,將3D場景技術融入遊戲,為玩家創造更豐富的體驗。Fion更獲推薦成為青協青年服務諮詢委員會成員,協助該會推動服務數碼轉型。
善用數碼科技同樣能點燃青年對科學的熱情。年僅17歲的中五學生林衍君(Emily)參加青協創新科學中心「基因工程訓練計劃」後眼界大開,既吸收生物科技知識,更培養紮實的邏輯思維及解難能力。她興奮地分享:「這計劃提供多種先進儀器讓我們親手操作,如DNA指紋識別實驗,互動創新的教學體驗遠超傳統課堂。」她在過程中結識一班志同道合的導師,共同推行生物科技工作坊,幫助更多青年認識數碼科技與科學結合如何改變生活。這段學習經歷激發她立志投身科學教育,將知識薪火相傳。
更多精彩數碼主題活動 助青年掌握未來技能
「數碼青年節」的服務博覽已圓滿舉行,青協繼續有源源不絕的精彩數碼主題活動為大家送上,包括各項AI數碼媒體製作課程、鑑證科學體驗日營、STEAM 3D筆打印藝術工作坊、STEM LEADer Formula Air氣動車比賽、小小YouTuber影片剪接入門、英語媒體創作達人暑期學校等,萬勿錯過。詳情可瀏覽活動網站m21.hk/digitalyouthfest。
(資料及相片由客戶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