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01》國民教育學生講座 區議員梁思韻談基本法頒布歷史

《基本法》與市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學生認識《基本法》有助培育他們正面的價值觀和態度。適逢每年4月4日是《基本法》頒布紀念日,早前《香港01》邀請菁英會副主席、觀塘區議員梁思韻,為保良局王賜豪(田心谷)小學向學生講解《基本法》的歷史背景。

梁思韻是生歷奇教育創辦人以及兒童地方志的作者,身兼多項公職,包括教育局課程發展議會價值觀教育常務委員會委員。
梁思韻首先介紹香港回歸的歷程,她由清朝政府被迫與英國簽署一系列有關香港的不平等條約說起,包括1842年《南京條約》割讓香港島、1860年《北京條約》割讓九龍半島南部,以及1898年《展拓香港界址專條》租借新界。
後來中英兩國於1982年開始就香港前途展開談判,最終在1984年簽署《中英聯合聲明》,確定中國政府將於1997年7月1日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並於當日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實施《基本法》,標誌着「一國兩制」的正式落實。
《憲法》如校規 《基本法》是班規
梁思韻其後與學生分享《憲法》與《基本法》和《港區國安法》的關係,並以校規與班規為比喻助學生理解,形容《憲法》相當於校規,而《基本法》和《港區國安法》則相當於班規。由於班規是根據校規制訂,當校規與班規有衝突時,校規會凌駕於班規。
她隨後引用《憲法》中的相關條文,包括第三十一條與第六十二條,說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依法制定《基本法》的憲制依據。她又提及《基本法》第一章第一條:「香港特別行政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離的部分」,進一步強調香港與國家之間的憲制聯繫,以及中央與香港之間不可分割的關係。
最後,她鼓勵學生以《基本法》頒布紀念日為契機,加深了解國家與香港關係,提升國民身份認同與法治知識。
《香港01》推出的中華文化學人計劃,就教育局「推廣中華文化體驗活動」一筆過津貼,為學校提供全方位支援,包括內地交流團、本地校外參觀、專家到校講座、體驗工作坊、到校展覽和攤位、教材套等,支援中、小學於推動中華文化學習。
《香港01》具備支援數十間本地中學及小學舉辦中華文化相關活動經驗,包括內地交流團、本地參觀、到校講座和工作坊等,同時可為學校提供媒體報道支援,與社會各界分享學校推動中華文化的動向。
如有興趣了解更多詳情,可電郵至education@hk01.com或 WhatsApp(35828747)與黃先生聯絡。
甚麼是「我的行動承諾」加強版?
「我的行動承諾」加強版是優質教育基金項目,本港中、小學校可申請最多30萬元推行媒體及資訊素養、國民教育及國家安全教育,而且不影響學校申請其他優質教育基金撥款,詳情可按此了解更多。
學校透過「我的行動承諾」加強版撥款可舉辦甚麼活動?
學校可運用撥款邀請外間機構,就媒體及資訊素養、國民教育和國家安全教育,為學生、家長、教師舉辦講座、工作坊、參觀具公信力傳媒機構等。《香港01》正支援學校舉辦相關活動。